爱我中医中药之当归126
爱我中医中药之:当归(-12-6)
——作者:元平
当归,双子叶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公分,根圆柱状分枝有多数肉质须根黄棕色有浓郁香气,茎直立绿白色或带紫色有纵深沟纹光滑无毛,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基部膨大成管状的薄膜质鞘紫色或绿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花白色卵形花瓣长卵形顶端狭尖内折,果实椭圆至卵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当归又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秦归、云归、山蕲、白蕲、文无等;承曰∶当归治妊妇产后恶血上冲,仓猝取效。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陶弘景曰: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
当归味甘而重,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月经来潮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用当归治疗。
当归是食药两用植物,在食疗保健中多用于煲汤,民间常用的有:当归土鸡汤、当归乳鸽汤、归芪防风瘦肉汤、当归牛筋汤、当归桂圆菊花羊蹄汤、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羊肉粥、当归红蟹补血汤等;以上方法对贫血患者,特别是妇女贫血患者是最好的,在补血的同时还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
当归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有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我国是第一部词典《尔雅.白蕲》,其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距今约有近年;现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等省,而以甘肃岷县产量多,质量好;世界上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各国亦有分布。
当归在我国她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本经》《尔雅》《药对》《局方》《古今注》《日华子本草》《汤液本草》《珍珠囊》《本草蒙筌》《本草再新》《本草经集注》《太草经疏》《本草汇言》《圣济总录》《简便单方》《儒门事亲》《医略六书》《圣惠方》《金匮要略》《妇人良方》《兰室秘藏》《奇效良方》《雷公炮炙论》《主治秘诀》《韩氏医通》《本草正》《吴普本草》《雷公炮制药性解》等多有记载。
其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用法用量:6-12克;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中国药典》。
汉代.佚名.《悲歌》云: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唐代.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云: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宋代.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云: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宋代.张风子.《满庭芳.当归》云:
咄哉牛儿,心壮力壮,几人能可牵系。为爱原上,娇嫩草萋萋。只管侵青逐翠,奔走后、岂愿群迷。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牧童,能有智,长绳牢把,短梢高携。任从它,入泥入水无为。
我自心调步稳,青松下、横笛长吹。当归处,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
元平,生于50年代初,是在新中国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为此我深感荣幸与自豪。胜利得来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老了,不回避老,活到老学到老,做能做的,做该做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岁月沉淀了心香一片,山河展示出最美的模样,不为写作,只因最真的情怀;不为迎合,执笔那一处本我。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