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文教授臂丛损伤的康复治疗与预防
臂丛损伤的康复是不易做的,臂丛损伤的位置比较高,神经线恢复的时间比较慢,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比较远端以及手指手功能的恢复。近几年,从一些科研中我们发现,很多病人远端的手不能动,周围神经和脑部的“联系”断了,这个结果会影响脑部对远端的控制。
脑部的一些位置控制整个身体,有的位置控制手部、有的位置控制脚部,还有一些位置控制身体。如果手部没有机会再动的话,脑部的相应的位置就要退化或被其它位置取代,后期再锻炼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治疗方法黄教授介绍了一种治疗方法叫意向治疗,让患者去想象一下他患病的上肢,虽然它不能真的去动,但是患者可以想象自己在穿衣服,在喝咖啡,在做一些动作,同时给脑部相应位置刺激。这个治疗方法虽然没有很强有力科研结果来证实它的临床效果,但是从理论方面和现代科研方面来讲,都是一个新的方向。另外一个与意向治疗相似的治疗手法就是镜像治疗,是用镜子反射健手的动作,使患者看见好像患肢在动,给病人一个反馈,使脑部接受到一点刺激。以上两种方法已在脑卒中康复使用了一段时间,在臂丛损伤的康复中是较新的尝试。
瑞典有治疗师尝试利用声音刺激脑部,给病人患肢戴上手套,在手套末端放上声音放大器,通过耳筒传达到耳朵,指导病人用患肢拿一些东西,并发出一些声音,然后通过脑部来感觉手好像是拿一些东西了。过12个月评估患者的手功能,发现这一组的患者的手功能,与没用这个方法的一组的病人对比,临床效果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臂丛损伤的康复治疗可以在早期,通过对脑部的刺激来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
预防方法黄教授谈到,臂丛复原的时间比较长,早期康复时,肩关节肩部软组织可能无法进行肌肉收缩,导致软组织很容易拉长,软组织拉长后很难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以给患者肩吊带以防止软组织拉长,承托他上肢的一些重量。由于病者不能控制肌肉及活动关节,很容引至关节僵硬及挛缩,治疗师的首要责任是防止关节挛缩,方法可以是被动活动或利用复康支具,否则待神经线能控制肌肉时,关节已不能活动。另外,当神经线不是完全断裂的臂丛损伤,治疗师应详细检查,并保持未受影响的肌肉力量。
周围神经损伤可引至因肌力不平衡而产生的关节变形。例如,尺神经损伤会引至蚓状肌瘫痪,指屈肌使指间关节屈曲,而指伸肌则使掌指关节过伸,形成典形的爪形手。治疗方法可利用支具来保持手的力度平衡,防止挛缩、畸形的发生。支具还可以代替瘫痪的肌肉,使病人能够早一点去活动,活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为受损的神经线提供养份,促进愈合。例如桡神经受损患者可配戴支具,利用纲丝代替伸肌把手指吊起,这样患者可以主动收缩及放松屈肌,便可拿放物件,使患者能更早参与日常活动,帮助组织的愈合及手功能的康复。
臂丛损伤到中、后期康复时,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感觉再训练。神经线可控制运动,控制感觉,感觉加运动就是手功能了。如果患肢完全没有感觉,就没有反馈,不知道手应该怎么去动。感觉加运动就像外国人用刀子跟叉子一起吃牛排,少了其中一种餐具,进食时的难度会增加。
由于神经线内有更细小的组织是无法缝合的,在其康复的过程中,它可能和另一条不对位的神经组织线连在一起,这使脑部图像跟未受伤前有所不同。病者需要通过重新学习,包括给予刺激,然后闭上眼睛感受刺激,来了解它大概在哪一个位置,是大力还是小力,是尖还是钝。再通过眼的反馈,通过脑部的组合,重新学习来刺激对它脑部产生什么图像,这是重新再学习的过程。这都根据病人的感觉方面的一个康复疗法。
最后,黄教授谈到,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期进行康复治疗时我们要先保护一些组织,所以手术后先要固定及保护组织,以免缝口断裂影响血供及愈合。手康复的重要敌人还有水肿和疤痕,早期的处理可预防关节僵硬挛缩。待组织稳定后可锻炼关节活动幅度、肌力、耐力、协调等。训练的目标是增加病者在活动及参与的能力,使他们在自理、工作及休闲活动上得已独立,恢复健康。
本期编辑:Sunny
本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