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李友波介绍
“由于种种原因,这几年来龙眼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今年龙眼每斤收购价只在0.8—1.5元之间,与往年相比,跌了不少对龙眼进行深加工,是解决果贱伤农问题的好办法因此,近几年来,桂圆干的产量不断增加,制作也更讲究,更细致”村书记李友波介绍,这里制作出来的桂圆干,由于选用本地产原生态龙眼,加上传统的手工烘焙,因此天然质好,深受客商青睐,不少客户主动上门来订货,产品远销莆田、浙江、上海、同安、漳州等地
“烘焙分初焙和复焙,技术的关键在于掌握火力的大小与均匀”李大庭介绍,初焙约需48小时,两三个钟头就要翻焙一次,翻焙要注意及时、均匀初焙后的桂圆干,桂圆肉和龙眼肉区别经日晒或放置2—3天,使得果核、果肉内部水分逐渐向外扩散,再进行复焙如此,整个烘焙过程前后需要一周的时间,焙好的桂圆干可以久存,不易发霉变质
记者见到新鲜出炉的桂圆干,它呈纯天然颜色,粒粒圆滑,品尝起来柔韧性强,香甜可口,余味无穷据介绍,桂圆是秋冬进补最安全的原生态补品,女人食桂圆美容养颜,尤其是坐月子时,常食桂圆有益气补血,安神定志,消除疲劳等功效历史上就有南 “桂圆”北“人参”之称
传统烘焙讲究多
本报讯 (记者罗剑生 通讯员洪金示)龙眼俗称“桂圆”,是一种长于南方的热带水果安溪湖头湖三村有条“桂圆巷”,由于加工桂圆干历史悠久,颇负盛名今年该村龙眼产量让人惊喜,迎来了丰产年近日,正值龙眼成熟上市的季节,桂圆肉的功效与禁忌记者走访湖三村,了解当地传统手工烘焙桂圆干的过程,品尝了香甜美味的桂圆
据安溪县志记载,湖头街巷形成较早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李森捐银凿通清溪渊港巨石后,船只可从湖头直达泉州出海,湖头自此繁荣湖头特产有龙眼、荔枝、茶叶等,都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当时就有许多商人把当地特产桂圆干,从水路运往浙江、江苏、天津和京城等地贩卖,同时桂圆干也畅销海外
桂圆干远销海外
“桂圆巷”67岁的居民李大庭老人告诉记者,该村加工桂圆干的历史有数百年之久,他从小就跟随祖父、父亲加工过荔枝干、柿饼、桂圆干每年龙眼成熟季节,几乎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加工桂圆干,加工出来的桂圆干肉色黄、味香、甘甜、滋补,闻名遐迩“桂圆巷”也由此得名
“每到桂圆花开自制小盆栽桂圆时,我们就到各产地村子整片、整园估价下订金,待到成熟时节便去采摘收购剪粒是制作的第一步,要从果梗基部剪齐,再按果粒的规格大小不同进行分级随后,把龙眼果粒装入竹篓,放进盛水的木桶里浸泡,使果壳松软接着就是“摇沙”,在竹制双头弯的大筐里,渗些细沙,来回轻轻地摇晃,使果实在笼中不断滚动,互相摩擦,目的是光滑皮面“摇过的龙眼易于焙干,而烘干后的果实外观呈黄褐色,也比较美观”李大庭如是说
果中佳品受青睐
走进湖三村,只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是龙眼树,一辆辆运载龙眼的卡车穿梭在大小公路上村居的廊檐下,都有三五把十多米长的竹梯子,院子里堆放着大大小小装满龙眼果子的竹筐,后院五六个并排着的焙灶,正在烘焙龙眼桂圆干的功效与禁忌干,整个村子处处弥散着甜香气味
烘焙是加工桂圆干的一个重要环节记者来到烘焙房里,空气中满溢着浓郁的烤香,六个焙灶并排一起,颇具规模“一个焙灶每次可以烘果300—400公斤数量多时,5—6个灶可以同时启用”李大庭指着焙灶介绍说,烘焙是很考究的事,焙灶要用黏土、砖头筑成,上铺竹帘,灶面自后向前倾斜,便于烘果时操作及火力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