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讲腊八还能用哪些诗句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一提到腊八,那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是不是脱口而出?其实从古到今描述腊八的文学作品有很多。

古诗中的“腊八粥”

宋·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多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清·张问陶在《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写道: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清·夏仁虎的《腊八》: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现代文学中对腊八的描述

沈从文的《腊八粥》写于年的北京,描绘了“八儿”家熬腊八粥的情景(节选):

“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合。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冰心的《腊八粥》写于年,饱含着对母亲的思念: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也有写“腊八”的文字: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别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汇聚温暖的腊八美食

中国的每一个节日节气都跟美食有关,腊八节也同样如此,腊八蒜、腊八粥,腊八面各地风味不同,却都怀着虔诚的心,将亲情、热爱生活的心情都煮进美味中,温暖孩子们的记忆。

腊八蒜—清零过往迎新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把蒜去皮,放进香醋里浸泡一两个月之后。每天吃几颗,不仅能够降脂降压、强身健体,还可以治疗心腹冷痛。因此,从古至今,每逢腊八,人们都有吃腊八蒜的习惯。

因为蒜和算的发音相似,因此还有用腊八蒜来催账的说法。时过境迁,这种方式已经不流行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寓意,清零心中堆积的垃圾过往,卸下过去的包袱给自己“减负”。

腊八粥在我国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成道之前曾因为多年苦修。但即使他已经被各种痛苦折磨得形销骨立、虚弱不堪,他依旧没有领会佛理、得到解脱。就在他奄奄一息、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牧羊女用羊奶和家里剩下的一些谷物,给他煮了一碗杂合粥。释迦牟尼吃了杂合粥之后,体力得以恢复,接着又在菩提树下打坐了四十八天。最后终于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悟道成佛。

推荐过腊八的亲子方式

腊八到,家长们可以让孩子们传承传统的生活记忆,跟孩子们一起动手做美食。带孩子认识制作腊八粥的各种原材料,认识各种米类,一起进行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比如剥花生、剥栗子、帮助清洗等,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一起感受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人间腊月天,一年胜一年。”腊八时节,虽然依旧是隆冬腊月,但伏藏于冰雪之下的万物,已经蠢蠢欲动、蓄势待发。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不如随万物一起放下过去、规划未来。带着对生活的热忱和期盼,不回头、不沉湎,大步走向新的生活和明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aizhizx.com/gyzf/14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