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博白桂圆批发出去

  博白桂圆只有创品牌、上规模、上档次,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今日的博白桂圆在全国市场来说还不成“大气候“,仍处于“温饱型”状态那么,如何才能让博白桂圆再度“贵”起来?

[首页]

诸多问题成为博白龙眼和桂圆生产的“瓶颈”,严重阻碍着博白桂圆产业的迅速发展优胜劣汰,是无情地市场竞争规律

[关闭]

每年到了龙眼上市季节,博白桂圆加工商除收购本地龙眼外,还走遍广西的龙眼生产地区,从外地运回龙眼鲜果用于加工桂圆博白桂圆加工规模之大堪称广西之最,从事桂圆加工的农户达1.5万多户博白著名的桂圆加工大镇三滩镇,几乎家家建有加工桂圆的烤房,不少户配有大型烘干机男女老少上阵,生晒烘烤桂圆肉的功效结合,拉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博白龙眼生产、桂圆加工,一直是博白人引以为自豪的话题1991年,博白被定为国家优质龙眼生产基地,1992年被命名为“桂圆之乡”博白生产的生晒桂圆肉以其颗粒完整、色泽金黄、营养丰富而饮誉海内外,1993年在曼谷“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4年在“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近年来,博白年产桂圆肉均在1000吨左右,产品远销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

博白桂圆生产规模大、质量好,然而近年来龙眼生产一度受滞,桂圆市场也陷于低靡时期作为国家优质龙眼生产基地,2004年博白龙眼种植面积达21万多亩,如今种植面积仅17万多亩博白龙眼生产在上世纪80年代初颇具规模,闻名遐迩但随着规模种植的扩大,果桂圆籽的功效与作用农技术有限,人力不足,疏于管理,加上市场对鲜果需求等因素,导致产量下降效益滑坡近几年来,不少果农已改种香蕉、柑橙等水果博白桂圆加工,只能从外地购进大量的龙眼鲜果

作为中国“桂圆之乡”,博白却没有一家真正的桂圆生产企业,目前的桂圆加工均是家庭小作坊,散布在村屯户落,各自为政各自经营,未能形成搏击市场的强大合力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博白桂圆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上乘,竟没有一个自己的商标和品牌,而且包装粗糙,只能靠“物美价廉”去争取市场一席之地而博白桂圆批发出去,经广东等外地客商一番精心包装,摇身一变成为别人的产品,顿然“身价倍增”价格大升,这让博白人颇有“为他人做嫁衣”的辛酸苦楚

龙眼亦称桂圆,性温味甘,桂圆干有什么功效益心脾,补气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倍加推崇素有“中国桂圆之乡”美称的广西博白县,自古以来就有加工桂圆的习惯早在唐代初期,博白民间就盛行晒烤“龙眼肉”;发展至今,桂圆加工仍是博白农民的一项重要家庭经济收入

网站首页 -> 农民日报网络版 -> 农民日报七版

业内人士认为,博白桂圆要突破发展“瓶颈”,需要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力量,促进龙眼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强引导,鼓励有实力的桂圆加工老板创办企业,创品牌上档次,扩大市场份额,使桂圆生产真正走上企业化、品牌化之路,才能形成搏击市场的强大合力,让博白桂圆再度“贵”起来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蔡薇萍

新闻内容:

:陈博04-03 09:14:35

[打印]

博白桂圆何桂圆干泡水喝的功效日再度“贵”起来

桂圆加工着实让当地农民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就拿三滩镇来说,一般农户年加工桂圆500公斤左右,获利5000多元;大户年加工桂圆多的达15万多公斤,获利达近20万元良茂村农民谢德富在去年桂圆生产季节,日加工鲜果达1万多公斤,产桂圆肉1000多公斤,获利可说是“日进万金”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aizhizx.com/gyzf/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