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差点被妈妈的红枣桂圆汤害死,多亏了
内容导读
24岁的杭州小伙小黄,身高1米82,体重斤。看起来很壮实,要不是因为这次被蚊子咬了个包,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原来已经高达28.8(血糖值大于33.3,仪器就测不出了)!
妈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了给他补气血,还给他吃了一周的红枣桂圆汤。直接导致他糖尿病危急症酮症酸中毒,医院时差点昏迷。
蚊子这种大家都讨厌的生物
没想到这次
却救了年轻小伙儿一命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快跟小编来看看!
小伙血糖高达28.8自己毫不知情
再晚点,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小黄身高1米82,体重斤,是个壮小伙。一周前,他正蹲坑解手,被一只蚊子咬了一口。
“叮咬部位正好在肛门周围,很痒,他忍不住抓挠,抓破了皮肤,结果伤口一直不好,每天要流很多血水。”前天下午4点,妈妈医院外科门诊求助。
这时的小黄精神极差、浑身无力,根本坐不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军赶紧让小黄躺下检查,一看,小伙子肛周竟有个直径13厘米大的脓包,还有肛瘘。
普通的蚊虫叮咬怎么会如此严重?王军建议小黄住院,起先妈妈还有些犹豫,看到趴在桌上说不出话的儿子,签字同意了。
“入院后,我们进一步检查,发现血糖竟高达28.8。”大家猛然反应过来,小黄并非单纯感染,很可能是糖尿病危急症酮症酸中毒!
血气分析证实,小黄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如果再晚一点来,很可能会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上两代都有糖尿病史,平时还爱可乐甜食
要不是这次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该低于5.6,小黄的血糖几乎爆表。
“细菌喜欢高糖环境,糖尿病人本身就比普通人容易感染,同样被蚊虫叮咬,小黄的情况会更严重。”医院内分泌科金剑虹主任医师询问家人得知,小黄的爷爷和爸爸都有糖尿病,他没能引起重视,查一查自己的血糖。如今胰岛功能极差,很可能已有一两年的糖尿病病史。
“哎呀,我看儿子流血水,还炖了红枣桂圆汤每天给他喝。”小黄妈妈有些懊恼,自己的这个举动,无疑给儿子的病雪上加霜。
其实在发病前,小黄就有头晕的症状,家人没能引起重视。平时,他很喜欢喝可乐,吃甜食,如果不是这次被蚊子叮咬发现了糖尿病,等待他的将是眼底、肾脏、血管病变等严重并发症。
金剑虹说,最近已有3位和小黄一样的患者入院救治。
都是因为身患糖尿病,被蚊虫叮咬后起了脓包,最严重的一位,身上的脓包直径达到20厘米。
伤口、感冒迟迟不好,记得查血糖
之前有个18岁小伙子就没救回来...
临床中,医生普遍感觉糖尿病发病年轻化。金剑虹提到了一组数据: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3%左右,年达到10.7%左右,年为11.7%左右。人群血糖异常率更是高达50%。
“古人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病’,意思是这种代谢性疾病会让人消瘦、嘴干。但实际上,许多人的症状并不典型,甚至完全没有症状,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金剑虹说,现代人吃得太精细,喜欢喝奶茶、吃快餐,出门以车代步,加上生活压力大,以及糖尿病家族史,都会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医院曾经收治过一位外地来杭打工的18岁小伙,因为脚上溃烂到社区看病,使用抗生素迟迟不好,转入医院后一查,血糖已爆表。
“血糖值大于33.3,就测不出了,当时小伙已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送入ICU抢救,最后也没能救回来。”金剑虹提醒,平时患上感冒或者伤口感染,如果迟迟不好,一定要入院查一查血糖。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
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现在的糖尿病、胰腺炎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预防这两种病
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
饮食清淡,多多运动
糖尿病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血糖正常期到血糖偏高期,再到血糖轻度异常期即糖尿病前期,这一过程可能长达几十年,给我们预留了足够的时间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0个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帮您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1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糖类食物(包括大米、面条、馒头、面包)食用过多,增加发生糖尿病危险。
高碳水化合物会增加餐后血糖负荷,超过胰岛素分泌能力时,就会出现高血糖,即使不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也会导致血脂异常。
那些只吃主食,少吃菜的人群注意啦,多搭配副食,减少主食的摄入量,饮食多蔬菜和水果,少红肉,适当地以全谷类及杂豆类代替精米白面,食物种类多样化,少油、少盐、少糖,每餐七八分饱。
在一般情况下,主食的食用量根据体力活动水平来定,主食要轮换食用或混合食用,做到粗细搭配,保证1/3是粗粮。
具体主食量要灵巧把握,使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之内。
2规律锻炼
一项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运动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51%,高强度运动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85%,但是,这种影响只发生在锻炼日。
当你运动时,需要较少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国内外研究一致证明:步行运动和其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最佳运动方式。1年美国糖尿病研究人员提出:“步行运动,远离糖尿病”的口号。
建议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定期参与,长期坚持。
3用水代替含糖饮料
研究人员在调查了人的饮食习惯后得出结论:如果每天喝两小罐饮料(毫升,不管是含糖的还是含人工甜味剂的),患糖尿病的风险都会加倍;而每天喝毫升得糖尿病的风险会提高10倍。
研究人员指出:带有甜味的饮料之所以可以提高患糖尿病的风险在于它们可能影响到了体内葡萄糖的代谢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
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喝含糖饮料以及含有甜味剂的饮料,用白开水或茶水代替含糖饮料是个不错的选择。
4如果你超重或肥胖,一定要减重
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超重或肥胖。
BMI(体重指数)≥25,则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5.5倍;
BMI(体重指数)≥30则为25倍;
BMI(体重指数)≥35,则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了72倍。
减轻体重,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5戒烟
一项针对名35岁至45岁的男性人群的研究发现,每天吸烟超过30支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大4倍,每天吸烟在20-30支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大3倍,每天吸烟在20支以下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升高了88%。
一项追踪戒烟后中年男性患糖尿病风险的研究发现:戒烟5年后,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13%,20年后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与从不吸烟的人相同。
可见,预防糖尿病,先戒烟吧。
6避免久坐
静坐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强体力劳动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远低于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缺乏体力活动使以静坐方式工作的职场人员成了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如果你想预防糖尿病,避免久坐是很重要的。改变久坐行为很简单,坐1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即可。
7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组内分泌激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之间均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补充维生素D制剂后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耐量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婴儿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维生素D的良好食物来源包括脂肪鱼和鱼肝油。另外,阳光照射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
8减少在外就餐次数
在外就餐的膳食存在着高热量、高脂肪和某些营养素(钙、铁、维生素A等)密度较低等问题;餐馆菜肴中食盐和食用油等调味品的使用量较大。这些因素增加了经常在外就餐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大家在外就餐的次数每周不超过6次,最好自己在家做饭吃。
9好心态
长期不良情绪的刺激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因素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紧张、压抑、激动等不良情绪会使体内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应激性地大量分泌,而这些激素均为升高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相对抗的激素,使血糖持续维持在高浓度水平,造成胰岛B细胞负担过重。
建议大家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节喜怒、减思虑、恬淡虚无、高下不相慕。怡情悦志,胸襟开阔,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精神愉悦,减少不良情绪刺激。
10好好睡觉
每晚睡眠少于5小时和每晚睡眠超过9小时,与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需要夜班的工作往往导致睡眠模式差或紊乱,也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为预防糖尿病,建议青春期之前小儿睡眠须超过10小时,年轻人8小时,中年人至少6小时。
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如果自我调整不过来,就该吃药。现在新的安眠药副作用不大,可以间断服用,千万不要硬撑着。
预防糖尿病
从一点一滴做起
合理饮食
注意不要盲目进补!
来源:杭州日报、糖尿病之友
精彩热文
卫龙辣条抽检不合格,网友:我吃了十年还有救吗?还有更可怕的......
提醒!教育部要给大学生“增负”,挂科的要小心了!
洗碗布剪一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