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知乎年你所在的行业发生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各行各业的网友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做了一些回答,有吐槽有牢骚,但也能让我们大致感受各个行业的一些变化。下面整理一些回答,供大家参考。

珠宝行业:

年的珠宝行业可以用惨淡形容,而这一切源起于年的中国大妈抢金。

年,中国大妈抢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金子跌,他们认为金子会涨。也就是说那时黄金投资属性强大,国民缺少投资渠道才有了那波抢黄金潮。问题也就出来了,黄金价格这三年一直不景气,市场屯金保值早就是伪问题了。年的疯狂后果是严重的,各个赚的盆满钵满。那时的珠宝市场连展厅小妹都屌的很,市场充满了浮躁,各个摩拳擦掌信心膨胀,不管懂行的不懂行的,不管展厅小妹地产大佬都进来玩一把,原有的工厂扩大,新的工厂在建,市场上租金一高再高,餐饮店因为租金高而关门离去,纷纷改成珠宝展厅。当时深圳再册的工厂家短短一年时间爆炸增长到家,结果到了年底的水贝,传统的旺季已经和淡季没有区别,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虽然年的行业不景气起源于年的行业爆炸,但是跟现在大环境不好也有很大的关系。

年对珠宝行业实际上是好事,至少又可以找到很多地方吃饭了,很多展厅又改成了餐饮。任何行业都需要理性的人来引导理性的客户。消费者对于珠宝的认识理应回归时尚消费。

年,行业出现几个现象。

1.大佬也在亏损。中国黄金周大福门店数量销量利润都在减少。

2.大佬的并购却在增多。中国黄金金一文化豫园商城爱迪尔到处并购圈地不知寓意何为。

3.零售业方面,传统的堆头做法独战天下的时代,经典款的陈列反而杀出了血路。

4.工厂方面,设计师主导的工厂竞争力略微强。设计不强的工厂,成为行业的第一批牺牲人员。这证明,时尚款式成为主流。

5.省级中间商方面,没有品牌代理和货品结构不合理的经销商率先在今年倒下。

6.行业正在寻求与电商结合,但效果不理想。大佬纷纷参股科技公司妄图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

年,行业并没有改观的苗头。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倒下。黄金只是珠宝的代表,唇亡齿寒,其他翡翠石头同样陷入困境。先行淘汰的都是小而不精致的企业,但在这么过度耗下去,肯定好而经济实力不强的企业也会出问题,个人认为认清自己、认清行业,专注专业精致才能增加抵抗力,或许未必是件坏事。

手机行业:

目前是一半冰山一半火海了。

先说几个大事:

1.乐视欠款,我们公司深受其害,好像准备玩"债转股"了,反正已经被业内列为问题客户了。

2.小米站稳脚跟。被媒体唱衰了一年后,小米并未出现大面积衰退,反而是稳定在一线阵营了,小米已经不需要通过高速增长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后面只需要做好产品和供应链管控,基本不会掉队了。

3.当红炸子鸡蓝绿大厂。目前已经被业内供应商捧在手心里,中小板创业板多少公司都靠蓝绿厂撑着业绩,作为供应商给他们点个赞,但是还是担心他们的模式发展潜力。

4.中国手机招牌华为。华为也在开始学蓝绿厂割韭菜了,但是平心而论,华为是未来发展最为看好的一家,几乎没有太大软肋,未来还有很多可能。

5.作死的魅族和锤子,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现在只是开始。

业内从业人员也是极端情况:

1.手机出货量还在增加,软件开发日子依然逍遥,硬件也不差,基本没有寒冬。

2.零部件产能过剩,各种技术升级换代,触摸屏、液晶屏都越来越难,AMOLED火到不行,从业人员待遇天上地下。

3.芯片作为国家重点扶持行业,从方案商到晶元厂到封装厂都是爽歪歪。说多了都是泪。。。

房地产行业:

就职于十六家央企地产之一。

年见证了行业又一轮疯狂,国内核心城市房价、地价均翻了一番以上,行业TOP50的销售额门槛从亿上升至亿,行业特征关键词:地王;调控。

一、地王

年底至年三季度末房地产市场再次火爆。牛市的蔓延由点及面,由深圳、上海到北京,由一线城市到重点二线城市,由东部城市到中、西部城市。

牛市发展到年,最大的特征是地王频出,土地成交总价高、单价高、溢价高,开发商对核心城市土地的争夺已完全抛弃节操,年国内30多个城市刷出宗左右单价、总价地王,数量创历史新高,上海、深圳也相继刷新全国单价、总价地王纪录。

地王频出的主要因素,

一是极为宽松的融资环境;

二是一线城市土地稀缺,二线高价值城市有限,竞争区域高度集中;

三是企业业绩压力加剧,去库存与补货并重。

由于工作关系,详细说一下融资环境的新局面:

和股市一样,推动本轮地产牛市的根本原因在于资金面宽松促进加杠杆。利率下行和首付比重降低为提高了居民杠杆率。而开发商杠杆率的提升影响更为深远,TOP20和央企背景公司的融资成本是连“地产黄金十年”也无法企及的低廉。就我司而言,年综合利率较年下降10%、年较年下降35%。推动融资成本下行的因素,

一是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允许地产企业(尤其是非上市企业)发债,成本3%-5%规模数十亿元年限3-5年的资金一次性到位,规模年限基本与住宅开发周期吻合,直接为企业拿地提供弹药;

二是银行理财资金大规模进入房地产行业,银行理财资金发行量大幅增加(年较年增长56%,年上半年较年末增长11%)、投放监管放松(不再受限制)、成本低(年对TOP20和央企的价格在基准上浮20%以内)使得其取代开发贷和信托成为地产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年无论四大行还是股份行的银行理财资金全面允许直接借与企业用于支付土地款,甚至通过股债结合将杠杆率由3:7放大到1:9。

二、调控

年国庆是地产从业人员难以忘却的,黄金周期间21个城市出台地产调控政策,核心措施包括抑制投机、严防地王,但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地方政府调控很难下狠手,真正打七寸的是国庆后中央层面虽未明确表态但默默掐断了资金流入地产企业的通道,一是暂停地产企业发债,二是禁止金融机构向地产企业提供拿地融资。

至此打击地王控制房价成为一项政治任务。预计年对于房地产企业是比较艰难的一年,为了给秋天的大会创造安定的政治经济局面,因城施策的调控将贯穿全年,供给端土地竞买资金监管更为严苛,需求端购房者的住房信贷资金监管继续从严,面对牛市中接近透支的需求,如何消化年高点拿地新增的库存和牛市捂盘没舍得卖的库存将成为考验企业能否安全过冬的命门。

汽车模具行业:

一年前我们的客户主要是长城、华晨等国内主机厂,现在主要是大众、沃尔沃、路虎等合资企业以及本特勒、塔奥之类的国内外零件供应商,虽然较国产品牌来说产品的工艺难度和制造要求提高了,但沟通起来有效率,订单的利润也较之前高。

为国内车企设计模具时,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沟通效率低,对产品提出的更改意见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答复,经常发生想要改进的地方没改,其它位置因产品匹配而变动,甚至更改量大到像换了一个零件,让我怀疑是不是把我们当SE部门来用了,产品在模具开始开发后(现在习惯叫同步开发)的多次更改(甚至一天一版新数据)其实很影响模具设计工作,造成我们多次的重复设计和重复分析,特别是到制造和调试阶段对产品进行更改的话还会造成成本上升和项目进度延期。

另外一点普通人买车时不会考虑的问题是国内主机厂的很多冲压件是用手动线生产的,即使不考虑生产效率,单就产品和我们模具方面来说,本应当多序生产的产品被压到三到四序生产,设计难度大,产品质量不好控制,老生产线压机吨位要么不足要么不能使出全力,设计工序时就会受工序数和生产设备的限制(此处脑补赵本山的那句:“那憋的是相当难受啊”),总之在以前干国内项目的时候,我的体验是不那么好的……

而这一年来在跟国外品牌和合资品牌合作时以上的问题基本上都不存在了,产品成型性方面的问题提出后都会得到解决,要么产品更改,要么甲方会提出解决方案。

生产线基本上都是自动线,对产品工艺的设计限制要小很多,考虑更多的是产品取放和定位稳定,更关键的是充足的工序数对产品质量和材料利用率都有好处(匹料尺寸我做过0.5mm取整的,就是为了抠利用率)。

去年夏天我去了一次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出差,他们冲压车间用的六序吨压机生产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知道原来不同主机厂的差距会有这么大,另外就是:有钱真TMD好……

总之在这一年里,在其它模具厂订单减少的大环境下,我们实现了订单和盈利的双增长,靠新开发的外国市场做了许多国外项目。

就我个人来说,虽然这一年来都没有什么休息的机会,每天加班加的像程序员一样,但从一年前每个月都要拖几天工资等着甲方回款到现在每个月都提前发工资来看,还是不错的。

煤炭行业:

16年煤炭价格涨得那叫一个吓人。前几天还跟矿上的一个领导喝酒来着,说,怎么个夸张程度呢,十月份开始涨价,第一天涨了80,第二天涨了90,第三天涨了,啥意思咧,三年跌的价格,三天涨回来啦。这可能也是16年矿上事故那么多的一个原因,辛苦了,煤炭人呀!

中小学教育培训:

这一年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学而思新东方依然高速增长,出现了补习班都报不上的情况,TG宣传口的某位领导孩子没报上学而思,于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火力全开喷学而思。。。

因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跟公立校脑残师范系老师之间的矛盾,线下的教育培训市场这一年可谓鲜花似锦,烈火烹油。厉害的老师的收入,随便就40万+。

然而一些事情正在发生改变。

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线下机构自己,都意识到了,他所谓的老师,其实90%的职责是客服销售,服务好家长,把钱从家长口袋里掏出来就好。那于是,为什么不让好老师做老师,垃圾老师做客服呢?

16年开始,互联网教育公司做了几千人的大班直播,传统机构开始做双师,本质只有一个,把那些只会做客服的老师,真的变成客服。也许在未来两年,这种变化就会发生。

因为收到过很多邀请,希望就是否去学而思当老师让我给出建议,那这个建议已经明确了,如果你希望做客服的话,就去应聘吧。毕竟现在消费升级,你大学毕业,当客服也没啥丢人的。

快递行业:

去年年初由以前的乙方咨询公司转到了甲方快递公司做战略,当时猎头小妹就给我描述了这个行业的美好前景,再加上自己之前一些肤浅的了解,一下就踏入了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以前只是隐约觉得,这个行业应该得益于电商的发展,这几年应该发展的不错,进来之后才知道,这几年是相当不错啊,年均业务量增速在50%以上,年均业务收入增速在40%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每年双11的时候,大家要买买买,所以快递公司为了应对突然暴涨的快件量,就要购置相应的设备,招募相应的人员,这些新增的设备设施和人员是远远超出平时的需求的。但是没关系,到了第二年第二季度,这些设备就慢慢派上用处了,也就是说,第二年从第二季度开始,差不多每天的快件量都等于上一年的双11的日均量,如此往复循环。

在年的时候,也就是差不多5年前,我国的快递件量还不到美国的一半,经过了5年多的发展,我国的快递件量几乎是美国的3倍,中国已然稳坐世界快递第一大国的宝座。在国家邮政总局刚刚公布的年数据中,全国快递物流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亿件,同比增长51.4%;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43.5%。

那么这样的增速还会持续多久呢。我个人认为,依照大家买买买的热情,三四线城市不断上涨的网购渗透率,生鲜电商和家具家电电商等新品类的兴起,这样的增长至少还会持续两到三年。那么三年以后呢?以我的经验来看,在现在这个时代,3年以上的预测就不是战略层面的事情,而是占卜学要考虑的问题了。

在过去的年,在这个行业还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词,就是“上市”。先是申通快递首发,宣布借壳艾迪西;再是圆通速递跟进,宣布借壳大杨创世,后面顺丰,韵达也坐不住了,纷纷公布了自己的借壳计划,更有中通快递赴美上市,与UPS和FedEx等快递巨头同台竞技,好不热闹。于是一年之间,股票市场上就凭空新添了一个版块,快递版块。这个版块中也是妖股尽出,先是捧上高台,再是跌落谷底,让股民连同分析师都不知所措。

其实要说起来,也不能怪资本市场看不透,就连许多业内人也很难说清本公司的价值到底几何。中国的快递企业都是电商发展起来的,为了适应电商的快速发展,于是创造性的出现了许多加盟制的快递企业。而像UPS和FedEx之类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他们都是依靠传统企业B2B的包裹信函和C2C的包裹信函发展起来的,以全自营的体系运营,与现有中国的快递企业模式大相径庭(顺丰除外)。于是资本市场少了参照物,也变得不知所措。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当机构和股民逐渐熟悉了快递企业的股价波动区间,快递公司的估值也将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

在年,这个行业还有一个词也不得不提,这就是“转型”。各大快递公司都明白,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下一步就是你死我活的淘汰和兼并。一方面是大企业利用上市的机会巩固先发优势,打造有技术含量的护城河,什么快运啊、冷链啊、终端零售店啊、国际件啊、物流机器人啊,统统都上,反正物流行业里面除了海运暂时做不了外,其他都要涉足一下,说不定未来的爆发式增长点就在其中呢;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开始向特色化和专业化转型,说白了就是避免与大企业在同一个维度上硬碰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实在不行,我这个小企业也不会是被淘汰,最多是被收购(参考苏宁收购天天快递)。

那么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年又是怎样一副光景呢?一句话概括的说,是“大佬的盛宴,小民的挣扎”。快递企业的纷纷上市让这些企业的掌门人财富暴涨,其中许多人都跻身富豪榜的前列。在福布斯公布年中国富豪榜的时候,刚好是这些快递企业股价最高的时候,多位快递业大佬排在了富豪榜的前几位。其中顺丰的掌门人王卫名列第四,其资产仅次于王健林、马云和马化腾,超过丁磊、李彦宏等大佬。

而另一面是一线员工的挣扎。受限澄清一下,我这说的挣扎并不是说挣钱少了,而是挣钱没有以前轻松了。拿普通快递员打个比方,以前是每天分配50件快递,可以挣块钱,现在是每天分配80件快递,可以挣块钱。如果是加盟制企业,加盟商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想办法承接更多的业务,打开新的渠道,嫁接新的终端功能。相信在新的一年,一线员工会更加辛苦,而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增长。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如果有打算从事快递行业的小朋友,一定要瞄准龙头企业。这是一个强者恒强的行业,待遇也一样。想想之前顺丰花0万年薪的天价从麦肯锡引进高管,口水流一地有木有。

纸媒:

刚得到消息是,大部分党报逆势增长。光明日报甚至创下了35年来征订最高纪录。

纸媒死了不可怕,某些报纸活了才可怕啊

----------------------------

我所在传媒行业:

年初,《外滩画报》休刊。

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停刊。

年12月31日,《东方早报》停刊。

在国外,《男人帮》、《Self》(《悦己》)、《InStyle》也都确定于年停刊。

另外,据我所知,有两份报纸发行量逆势增长。一份是《纽约时报》,在川普当选后订阅猛增。

另一份是《南方周末》,基本持平,略微增长——大概是因为销售人员比较卖力吧。

初高中教育培训: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这个行业,在一二线城市逐步收紧在校老师课外辅导的政策,给教育培训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去年大量的应届生进入到教育培训行业,远超前几年的人数。给了大型培训机构大量的师资力量,加上或明或暗的大量资金注入,使得大型培训机构纷纷扩张。

教育市场的扩张,进一步刺激了教育商品化的进程。家长在课外辅导的投入进一步增加。市场依然处于成长期。

而大量优质的机构辅导老师,利用去年火热的互联网,OTO。实现了自我创业和正在走入自我创业的路上,路途是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

低层和上层的扩张,挤占了原来中层大量的资源。一二线城市,十几人,几十人规模的中小型辅导机构被压缩的很厉害。而小学的托管机构,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趋势。

借助互联网线上教育的东风,各平台通过互相绞杀,已经找到了自己经营的方向。而有经验的辅导老师却对于未来大多处于茫然和摸索阶段。

教育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汽车租赁行业:

小弟在三线城市的乡镇上,年到年,每个月营业额可以做到6万左右,14年提前有16台车,到了15年只有12台,16年结束提前只有9台了,每个月的成本在3万左右,15年每个月的营业额(淡旺季平均)只有5万,16年下滑到4万不到每月,每年的本身贬值率基本不变(新车只用不到4年),全年不到50万的营业额,成本将近30多万,投资一百多万,租车风险一直居高不下,(抵押,骗租,欠租.罚款违章拒不处理)都是风险,福州现在政府一直不支持汽车租赁行业,为了打击买分卖分,连我们也一起打击了,所有客户的违章基本上没有办法处理,唯一处理途径只有花高价找中介,然后价格也是客户根本无法接收,我们只能默默流泪(一天车租-),违章一分到,好的客户也基本都买车了,剩下的客户一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和这帮家伙打交道也是够可以了,投资上百万,亏了还没的说,还要给人当孙子,这几年可没有少遇到各种骗租欠租的事,喝酒出事故的,假驾驶证出事故的,吸毒出事故的,车被担保公司扣走连派出所的人都管不了的,真的叫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卖掉所有的车,重新启航……

超市供货商:坐标长沙

我们公司做的超市有步步高家润多人人乐华润万家新一佳易初莲花相信很多的供应商朋友也做了这几个大的卖场,去年年后调整方针大力开发BC类,天恒,千惠等。

总体情况就是:超市活动力度越来越大,步步高碰到节庆就是全场5折,绝大多数消费者习惯了这个力度,平时也就很少购物了,卖场也就陷入疯狂无可奈何的促销处境。供货商的毛利下降的厉害,人工物流成本越来越高,超市拖垮现象非常普遍,供货商们苦不堪言,急着转型

生意惨淡的背后可以参考今年新一佳超市倒闭

感谢大家的回复与点赞

继续更

经过这么多年的商超发展,红利慢慢已经不再有,看着的都是厂家的费用支持,今年厂家的费用也慢慢的没有了,厂家进行一轮大的代理商经销商洗牌,会死掉一大批以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经销商。

明年我们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慢慢砍掉大卖场,扩展自有品牌产品线,做好经销商,同时用撤出大卖场的费用也准备投资超市。

为什么要自己投资商超,因为做了这么多年的供货商,转型,还能做什么呢?

总要做点自己熟悉的行业吧。

超市马上准备开业了,一个千把平方的超市投资至少万,光货架用了20万,所以你说超市要合同费进场费陈列费用这个现在觉得也合理。感觉现在钱真的不够用,随随便便一下子就是万。

最近感觉投进去的钱太多,要缩减公司投入成本,超市的顶,地尽量能用的继续用,主要是空调和空气流通系统的购买。

过完年就要真正的施工了,我会继续更新,把采购各品类的情况和大家分享下,长沙的供货商朋友可以私信我,我们去沟通。

现如今,我们作为供货商面临的都是成本增加,员工工资社保,公司税收,仓储,物流,都是固定开支。

所以,转型是必然的。都说小公司好调头,大公司不容易掉头我就不清楚了?

昨天我洗澡的时候想,如果供货商都去开超市了,会怎么样?或者说,作为一个地区的供货商,和供货商开的超市进行战略联盟又会怎么样,反正都是提着裤子过河,裤子湿部湿也许不再那么重要了。

高校教师的:

教学继续搞各种花样,翻转课堂个不亦乐乎……所谓改革就是老师不好好上课学生不好好听课。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开课给老师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是其实真正去看的学生并没有几个。

科研的路也快被堵死,拿课题两极分化,能拿到的手上一堆,拿不到的濒临绝望。某一级刊物发一篇文章据说已涨到北京学区房的一个平方,而且要先交钱,排两年队。科研经费?嗯,报销制度比交规还难。

对学历的要求变态地高,海归博士?对不起,人事处手里一大把。长江学者还是黄河学者才能笑傲江湖吧。或者,先从辅导员干起?每天早六晚十,连谈恋爱的机会都没有。

学生越来越市侩。恨不得分分钟把所学换成钱。张口闭口求职创业出国考研,就看不到踏实读书的。老师每天都在和玩手机竞争,一上课,学校的无线网络就卡死。只有趁学生下课买奶茶的机会赶快上办公网处理邮件。

每几个老师真正关心学生的。就像没几个学生是来学习的一样。男生打游戏,女生看韩剧。老师们在搞改革报课题写论文或者和财务处死磕。偶尔几个育人成果都是作秀。在学校里谈人文精神会被嘲笑的:你说啥?能吸引点风投不?

去行政化喊了多年了还是老样子。人人都想当领导混中层,要么就绞尽脑汁和钱包去拼职称。混上了和评上了的就摇身一变,四处走穴开讲座当评委骗钱,或者等着舒舒服服领退休,十几年如一日地念教科书。

反正我是不会让孩子在国内读大学,估计都一个样。

健身行业:

我是健身公司经营者。

因国家倡导(其实也就几个文件,反正我们没见到什么优惠条件)、社会需求旺等原因,健身行业从年开始新一轮火爆,15、16年发力更猛。

我说几个数据与事件:

1.上海健身工作室在年新开约家(年大概,14年)。虽然北上广之类一线城市的健身市场呈现白热化与略饱和,但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还有待开拓。我们自己第一个店开在上海普陀区长寿路地区,两年半前以我们为圆心,半径1.5公里内有2个健身工作室,4个商业健身房。现在有20个健身工作室,11个健身房。

2.成立于年的keep(健身APP)拿到0万美元投资。keep后来居上,大大超越睿健时代(睿健去年也终于拿了B轮0万人民币)等竞争者,但也面临后来者追赶、业务难变现等问题。

3.乐刻(算是阿里系,主业连锁健身工作室)门店数量年从几十家到了上百家,获得B轮1亿人民币投资,计划几年内开0家店。(健身界也有不少人不看好乐刻,说忽悠党光猪圈等也不错,我只能说这是他们在掩耳盗铃,过几天有空我专栏发文会剖析乐刻的厉害之处。)

4.贵人鸟收购威尔士(上海及长三角老牌连锁健身房,大概一百多个店。)。此外还有公司拟收购一兆韦德(也是上海老牌连锁健身房)。

5.赛普(健身教练培训)获融资,新三板上市。拥有北京、深圳两大培训基地,其中北京基地面积达一万多平米。学山东蓝翔模式,开启批量化培训健身行业教练的业务。

好了,别的数据不说了,中信证券在16年底还发了一篇关于健身产业的宏观分析,写得不错(这个行业的数据来源不可能非常正确)。

我在年底开设了“教你开健身工作室”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aizhizx.com/gyzy/11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