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二十四节气养生寒露正催黄菊晚

 

寒露分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更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适宜吃什么

1、可适量多吃鸭肉、猪肉、海带、圆白菜、胡萝卜、茄子、萝卜、银耳、梨、荸荠、苹果、柿子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2、日常饮食可选用柔润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花生、核桃、豆豉及豆制品等。

3、药材可选用红枣、莲子、山药、白果、百合、芡实、玉竹、玫瑰花、陈皮等。

4、饮食宜滋润、温暖,勿吃撑,少生冷,注意补肝益肾。

禁忌吃什么

1、不喝冷饮,不吃雪糕、冰砖、冰棒等冷食。不喝含气饮料,包括汽水、啤酒等。

2、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酱菜、咸笋干、咸肉等咸食。

3、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4、不宜多用烟、酒、浓茶、咖啡等兴奋之品,以防加重失眠等症状。

5、少吃巧克力、油炸、烧烤、甜食、浓茶、咖啡、鸡等。

小食谱

山药杏仁大枣粥

原料:山药20克、杏仁10克、百合10克,桂圆10克、栗子20克、大枣3-5个、陈皮10克。(2-3人份)

制作方法:

1.将百合凉水泡发、去蒂;山药削皮、切片备用;栗子去皮备用;将桂圆带壳。冲洗、掰开壳备用;大枣冲洗、掰开备用;陈皮凉水泡软。

2.将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加适量水,大火煲开后转小火,煲约1小时左右即可。

3.出锅如需调味,可加入冰糖(糖尿病人勿加)。

功效: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杏仁(南杏仁):也叫甜杏仁,微甜,温;入肺、大肠经;润肺止咳。

百合,甘,微苦,微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桂圆,性甘、温;归心、脾经;《本经》记载:“桂圆,主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栗子,晚秋“肾之果”;《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先天肾气不足的小孩子,容易该走路的年龄还不会走、脚弱无力,或者讲话晚,可以每天给他吃几颗栗子,用食物的方法来补肾气。

老人家肾虚腰脚无力,也可以每天吃几颗栗子,强筋骨。

但栗子不可多吃,容易滞气,像小孩子吃糖炒栗子最容易积食致病,所以我们这里用煮粥的方法来吃栗子。

大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益气补血、健脾和胃、袪风功效。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养肝排毒。

滋阴润燥,健脾祛湿,安神宁志。

马蹄苹果酱

原料:马蹄(荸荠)2-3个、苹果1-2个、柠檬1/4(根据个人口感,量或多或少)、橘皮10克、枸杞5克、蜂蜜适量。

1.将1-2个苹果洗净去皮,切成碎末;

2.将2-3个马蹄(根据个人口感,量或多或少)洗净,切成片,再切成碎末(越小越好);

3.将柠檬洗净,选取其中的1/4(根据个人口感,量或多或少),切成细丝,再切成碎末(越小越好);

4.将橘皮洗净,切成细丝,再切成碎末(越小越好);

5.一起倒入锅中,加入枸杞,一起煮开,小火继续慢熬,直至水分蒸发,浓缩成果酱;

6.待果酱变凉,加入适量蜂蜜,口感会更佳;

7.放入冰箱冷藏,每次饮用可用温开水兑服,有一种清新的橘子、柠檬香味,口感很好。

马蹄,又名荸荠,味甘,性寒,祛体内热,温中益气,开胃消食,明耳目,饭后宜食此果。

橘皮,温肺散寒,止咳化痰。

枸杞,滋阴补肾,明目补血。

蜂蜜,滋阴润肺,润肠通便,安神助眠。

苹果、柠檬,富含维生素C,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

祛体内热,开胃消食,温肺散寒,止咳化痰,滋阴补肾,明目补血,润肠通便,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美容养颜,尤其适合阴虚体质。

温馨提示:以上食材皆属于药食同源,脾胃寒湿者慎服。

站在中医角度来看,“燥”是寒露节气中最大的特点,而肺和胃最容易被燥邪所伤。这个季节人体的汗液蒸发快,所以常有皱纹增多、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的出现。因此养胃也尤为重要。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要注意保暧,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寒露时节,老人养生宜神补

寒露时节,天气越来越冷,这样的天气会使老年人心情不好,哀愁、烦闷,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寒露时节的养生要讲究“神补”,做到不伤精神、调整好情绪。

神补,就是要精神愉悦,从而舒张大脑皮质血管,协调皮质下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平衡内分泌,促进身体健康,可达到各种药品、营养品无法比拟的效果。人到老年,精神较为敏感,甚至看到秋末初冬的萧条之景也会心生悲伤。另外,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平日膳食中所包含的营养已经能够满足甚至超过身体的需要,所以如果一味地依赖补品,则可能适得其反。由此看来,寒露养生还是神补最好。

神补没有具体的范围和方法,因为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建议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选择原则也非常简单,只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做那些可以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就好。以下几点可以稍加注意:

第一、培养恰当的兴趣爱好。有些人年老退休之后,突然清闲下来会很不适应,此时可以找点喜欢的事情做,如读书写字、养花莳草等等。这样可以让生活充实起来,精神上也不会觉得空虚。

第二、坚持锻炼身体。空气清新的早晨,或是阳光温暖的午后,到广场或公园打打太极、散散步,这些低强度的锻炼方式不但能轻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

第三、对与人交流,孤独是老年人的大敌,所以老年人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这样不仅能避免独居一室的寂寞,还可以获取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寒露进补,勿忘排毒

寒露时节,天越来越冷,为了增强抵抗力,许多人开始大量进补,因而体内会代谢更多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体内,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寒露不仅要进补,更要排毒。

选择合适的排毒食品来配合健身运动,既有益健康,又可以强身健体,以下这两类食物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菌类。菌类富含的硒元素可以帮我们清洁血液,清楚污物,经常食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润肠、排毒、降血压、降胆固醇、防血管硬化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同时菌类食物也是非常好的抗癌食品。

新鲜果蔬汁。新鲜果蔬汁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素,对清除体内毒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寒露时节慎喝凉茶

上班族工作繁忙,经常熬夜,到了寒露时节,由于天气变化大,他们往往容易出现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因此他们经常饮用凉茶达到降火的目的。

凉茶降火的原因在于它得配方中含有多种中草药:食药兼用的金银花、菊花、桑叶、淡竹叶,药用的仙草、蛋花、布渣叶等。从这一点我们能看出来,凉茶和普通茶饮料有很大区别,它实际上市一种中药复方汤剂,称得上是一种“功能饮料”。

夏天喝些凉茶,会有很好的败火清热滋阴补阳的作用,不过到了秋天,喝凉茶却可能会损伤人体内的阳气,而且阴液的滞腻会导致脾、胃等器官功能失调,使人体质变虚弱。这是因为和夏天不同,秋天人们上火主要是因为气阴两虚或气不化阴,而喝凉茶则会加重“秋燥”的症状,耗气伤阴。由此说来,凉茶并非什么时候都有利于清热降火,尤其是寒露时节,更要慎重饮用。既然喝凉茶不能很好地败火,那秋天上火应如何食疗?建议可使用枸杞子、杭白菊、麦冬等有滋阴清热功效的中草药,非常适合在秋天冲泡。

肺气虚则毛发不固

俗话说“秋天到,头发掉”,入秋之后,很多人会发现脱发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千烦恼丝”。寒露时节,天气干燥,这个情况尤为明显。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秋季主燥,燥易伤肺,肺主皮毛,若肺气虚,则卫外不足、毛发不固。现在医学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秋天天气过于干燥,对人体皮肤不利的同时也容易伤害头发,因为秋季空气中水分少,头发很容易干燥,毛发也易干枯。此时如果摄入的营养不够充足,就非常容易引起头发的脱落。

预防脱发,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铁、钙、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蛋白质等营养素对头发的生长非常有好处,可多吃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其次,要保持头发的清洁,避免用太热的水喝碱性清洁品洗头发,多做头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出门时还要适当给秀发防晒,以防紫外线损伤头发。另外,防治脱发还须不熬夜、不过度饮酒、不吃辛辣油腻食物。

切记保暖,不宜秋冻

俗语云:“中秋过后夜夜凉”,孙思邈云:“是月阳气已衰,阴气太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

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此时气温变化较大,天气干燥,昼暖夜凉,是心脑血管疾病、哮喘、肺炎等疾病的高发时候,此时,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饱满的精神。

同时,要注意早晚做好保暖,以防身体受凉,引发哮喘、咳嗽等疾病的发作。

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寒露不露脚

有句民谚叫“寒露不露脚”,说的是到了寒露,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要给足部保暖。传统中医学里也有这样的说法:“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阳经脉以及肾脉的起点,如果足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对肝、肾、脾等脏器造成损害。

现在医学理论也证实了足部保暖对健康的重要性。足部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且足部表面脂肪层很薄,自身保暖能力弱,所以足部对寒冷非常敏感。而且,一旦足部受冷,还会反射影响到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这些部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导致致病菌活性增强,人体更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要想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除了选择保暖效果好的鞋袜、透气的鞋垫外,平时还要注意不要久坐久站,经常活动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保暖,积极防范“老寒腿”

寒露时节许多人的“老寒腿”开始发作,关节也出现各种不适,如怕冷、怕风、疼痛甚至刺痛等。

“老寒腿”在医学上叫做“风湿性关节炎”,很难治愈。老年人患“老寒腿”的几率要大一些,不过如果平时不注意,年轻人也有可能患此病。我们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大、负重多。人年老之后,身体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很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倘若年轻时没有做好腿部和膝盖部位的保暖工作,就可能会导致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寒露前后,一些年轻人会感到腿部酸麻肿胀,而且“发沉”,殊不知,这就是“老寒腿”的征兆。

寒露时节,要预防“老寒腿”,关键就是保暖。首先,晚上睡觉时,要把膝盖部或患风湿的部位用被子盖好,可以在这些部位适当地穿戴厚衣袜。其次,可以对这些部位进行热敷,也可每天早上花十五分钟时间做做艾灸,或者通过针灸刺络法排瘀化湿。情况医院就诊。另外,很多人习惯使用护膝,可实际上护膝并不适合用来给膝盖保暖。因为护膝弹性太大,会勒在膝盖周围,导致血液不畅,不利于膝盖部位的保健。

《四气调神大论》中还说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这段话也是在告诉我们秋天的三个月里,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神气收敛,早睡早起,让心静下来,这才是秋天“养收”的道理。

顺应气运,让虚浮的阳气归于体内,以顺应秋气之收敛。

冬天是养肾,是闭藏的时候。秋天没打好这个基础,到了冬天就身体会漏精、漏气、漏神。

出动入静,舒气畅情

在金秋时节多进行运动,即能调理气机,使气血通畅,气和则心平,又能达到舒气畅情的作用。

平日的休闲游憩则有闲情怡志,促进人际交流,分散注意,提起兴趣,理顺气机的作用。如下棋、打牌、气功、瑜伽、打坐、放松训练等,一方面要兴奋同时要入静,可双向缓解抑郁和焦虑的情况。

此外,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摩面、叩齿、甩手等,也可调息养神,是寒露时节的首选。

广平堂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aizhizx.com/gyjj/7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