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之起源与正山小种的传说
中国是红茶的发源地
正山小种被公认为红茶的鼻祖
红茶的出现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之门
红茶是我国典型的外销商品,她的创制、兴起与衰落都与中国外贸事业相伴随。
在西方,最早接触茶的国家是葡萄牙。因为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期,葡萄牙比较早取得海上霸权并于年,第一次到访中国,从而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接触茶的国家。
不过当时,出口的茶叶还都是绿茶,以安徽的松萝为主要贸易对象。
后来,荷兰人占据海上霸权,并成立东印度公司,占领台湾,频繁与大陆进行生意往来,尤其是与福建地区进行大宗的茶叶贸易成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也就在此时,茶叶通过荷兰人打开了欧洲市场,英国人开始疯狂地爱上了中国茶。
不过,英国人接触茶的时期已经到了年,清朝建立十多年了,因为当时英国有咖啡馆,茶叶也基本都在咖啡馆里出售。
英国人比荷兰人要晚半个世纪才接触到茶叶。但是,英国也因为荷兰的大宗贩卖,而让饮茶习惯慢慢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关于茶叶发源地这件事最无可争议的就是中国武夷山。
武夷山的茶产业在宋元时代其实是非常兴盛的,然而到了明代随着废团改散而由盛及衰。
明代末年,炒青工艺传入武夷山,让武夷山有了制红茶技术的可能性。再加上海外茶叶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欧洲人来之后,让红茶的大力发展和兴盛有转机。早起的红茶品种都是外销,因为红茶的口感更适合外国人。
正山小种的传说
说到红茶,正山小种被认为是最正宗的红茶鼻祖。
那么正山小种大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据正山堂品牌创始人江元勋讲,大概是明朝末年,北方来了一支军队,过了武夷山就经过一个村子,正好赶上村子里的人正在做茶,茶叶刚刚采回来不久,老百姓闻风而跑,全都到山上去了。军队看着人去屋空就在村子里驻扎下来,有人在民房里,有人露宿街头,其中一部分人睡在了茶青上,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老百姓回来一看,发现这茶青失水比较严重,而且泛红(微微发酵)。
因为武夷山是只做春茶,所以为了不浪费就把这茶做了,做完之后为了消除上面的怪味,就用柴火熏了下,然后挑到星村去销售,想着能卖出去就不错了,但是没想到第二年的时候,有人在星村市场上找这种茶,这就是所谓的正山小种。
按照此讲法,红茶是起始于明末,但是兴盛于清朝中期。
正山小种名称释义
作为武夷山红茶的当家花旦,为什么叫正山小种呢?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所谓正山,就是指福建南坪武夷山市桐木关一带所产的茶,最早就叫小种红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茶叶销量好,于是开始有人仿制,为了防伪将名称里加上正山二字,表示正宗,大约形成于在清中期。
所谓小种最早记载的书是《续茶经》,在“八之出”里引了一本书《随见录》:岩茶其最佳者名曰功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因此“小种”是优质茶的代名词,在这里指名丛的意思。所以,正山小种就是在桐木关所生产的优质红茶的意思。
正山小种的工艺特点
正山小种一直以来以其丰厚的桂圆甘和松烟香为特点,存活多年来,备受粉丝们的喜爱。当然也有很多习茶之人不太喜欢这股味道。那么正山小种为什么要熏制呢?
这其实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正山小种地处福建武夷山桐木关,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水汽极高,降水极多,日照少,湿度大,温度低,这其实给做茶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过去,山里没有太多新工艺的条件下,从萎凋到干燥必须经过多次的熏制工艺而成。
所以,真正的正山小种红茶的味道,并非浮在茶的表面,而是一层一层熏制在内里,渗透在整个茶汤中。
东茶西悦
传统茶文化传播创新品牌
新中式茶饮培训领军品牌
PS:感谢茶友燕公子提供的图片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