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震慑龙眼的大寺庙
震慑龙眼的大寺庙
作者佚名吕允峰整理
大寺庙位于灵璧县城东北角,离城河约一里。10年前从灵城东北角顺羊肠小道往东走,穿过一片菜园即到大寺庙前(现正开发)。庙东是张家庄,北边是大寺刘家,南面隔小河是刘家,西南门是凌家。今庙已荡然无存,其址是灵城镇东疏社区办公地。小时候在灵璧东关小学上学,天天从龙眼桥上走过,看到桥北有青砖散落,断碑残片,断龙柱,知道那里有庙,但不知是什么庙。
据说,庙的西边有一圆锥,是庙内禅师圆寂的地方。庙门西南角有青石一块,两米见方,镌以盘龙,麟爪须目,生动逼真。庙门正南方有桥一座,桥头两端各有一池,曰“龙眼”。又有一说,桥是青砖砌成,双孔,东去是龙沟,绵延到吕巷庄,庙前是龙头所在。由桥往南通东关街,往西到凌庄,路岔分东西曰“龙须”,涨水时,桥拱没水中若隐若现,如龙眼,路叉如须。一般庙宇都有名目,满足香客祈愿,以供奉祀,而大寺庙建于明初,因是镇龙,天子为龙,谁敢镇?取“大”为威,故曰“大寺”。传说:明朝朱元璋得到天下以后,派军师刘基(刘伯温)视察天下,到灵璧城,见此地有龙脉出现,认为此地今后可能有小龙出世。龙为一国之主,龙多必乱,于是下令造寺于龙脉地的腰上,不让其再生出真龙天子,以使明朝江山长治久安,一统万代。
建庙初,大寺庙无院落,只有正殿三间擎梁挂柱,檐牙轩昂,颇为壮观。殿内正中塑全身大佛一尊,圆脸大耳,胸挂念珠,袒胸赤足,身披褊衫,左手扶膝,右手把珠,貌甚慈祥,似有所念。正殿东西两间,塑的是十八罗汉,靠山墙北纵列,东九西九,相向而坐,形态各异,有的仰面,有的低视,有的举剑,有的挥鞭,有的挟龙,有的伏虎,惟妙惟肖,无不动神。每逢新年初六,龙灯花鼓,狮子旱船,载歌载舞,陆续耍于庙前,来观的各地群众,无不面带笑容,观赏作欢。但好景不长,只半日而已。更有学子求学,焚香祝祷,借青龙而腾飞。据吕允成先生介绍,解放前残庙还在,最后一位和尚叫秦冠三,灵城人,靠香火钱度日,滋润。旧城改造,龙眼桥以北已开发殆尽,龙眼桥还苟延残喘地等待挖掘机的造访。
(插图自网络)
你想发作品吗?加(xts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