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大新县龙眼栽培历史悠久,素有“龙眼之乡”的美称,是大新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龙眼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果农疏于管理,大部分龙眼园成为名符其实的“低产园”,主要表现在:龙眼树体高大密闭,树势弱;果园管理缺失,大小年现象明显,品质差,效益低。针对上述问题,从年开始,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和广西大新龙眼试验站联合开展了龙眼低产园改造技术试验示范,多方向、多角度对石硖龙眼的花、果、梢进行调控,以解决龙眼产量低、品质差、商品果率低、效益差的问题。现将龙眼低产果园改造技术介绍如下。

1“开天窗”矮化回缩修剪

对失管的高大密闭果园进行“开天窗”矮化回缩修剪:从基部疏除树冠中部高大直立的枝条,中下部枝梢尽量保留,仅适当疏除过密枝。回缩修剪后,待第一次新梢转绿老熟后至第二次新梢萌发前进行疏枝定梢,大截口或骨干枝隐芽萌发的选留2-3条分布均匀的枝条,小截口每个基枝选留1条新梢,其余全部疏掉,对徒长的枝条进行短截或摘心,控制顶端优势,促进分枝,及早形成树冠。

2土肥水管理

2.1增施有机肥改土

针对示范园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等情况,每年冬季,在果园播种绿肥;春季在树冠滴水线挖两条相对的深、宽分别为60cm,长与树冠直径相当的沟,分层埋压绿肥、10kg花生麸、1kg复合肥、5kg钙镁磷肥。

2.2主要施肥时期和措施

花穗开始抽生至开花前追施花前肥,雨后每株撒施0.5-0.8kg45%硫酸钾复合肥。果粒黄豆大小时施果实膨大肥,每株施51%硫酸钾复合肥1kg;每次枝梢转绿至老熟期,适当增施1-2次速效肥,如57%(N、P、K各19%)史丹利全水溶性肥,每株施0.15kg,并通过喷施叶面肥(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补充有机营养以加快树势恢复;收果后施采后肥1.5kg/株硫酸钾复合肥。

3结果母枝培育

采果后不作修剪,待11月下旬进行修剪定梢。当年采后梢健壮的,留1条作为次年结果母枝,弱的留2条,次年3月再短截,同时培养2条健壮的夏延秋梢,作为后年的结果母枝,通过隔年轮枝结果模式,克服龙眼大小年、实现稳产优质增效。

4控梢促花

调控末次梢在11月中下旬老熟:在9-10月尽量让新梢抽生,11月上旬开始控梢,不再有新梢萌发,调控末次梢在11月中下旬老熟,不老熟的要进行调控,可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乙烯利促老熟,一桶水(16kg)+6ml乙烯利+0.05kg磷酸二氢钾。

调控肥厚丰满的顶芽:12月下旬进入全面控梢促花期。视气温、枝梢情况等因素具体进行调控:气温高、顶芽有萌动迹象时,喷低浓度16kg水+5ml乙烯利(40%水剂)+7.5g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调控至顶芽伸长3-5cm,肥厚丰满,呈莲花状。

5花果管理

保花:花蕾完全显露准备开第一批雄花时,喷低浓度的多效唑(16kg水+7.5g多效唑)延长雄花、雌花开放的时间,促进花发育完全,提高授粉受精。

疏花:一般在3月中下旬花蕾完全显露但花未开放时进行。疏花结合修剪,在保证当年有一定产量优质果的同时,培养足够数量的健壮结果母枝单元,是次年成花的基础、丰产稳产的关键。对抽穗率超过90%、花穗过多的植株,在花穗抽生基本稳定,长度13~17cm时,采用“见三疏一”的方法疏去三分之一的花穗。原则上树顶多疏,下层多留,外围多疏,内部多留,四周均匀地疏,均匀地留对抽穗率小于90%的,根据花量酌减疏除量。一般应有60%~70%枝梢挂果,30%~40%枝梢抽生夏梢营养枝。

保果:花谢完后喷施1次多元素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硫酸锌营养液保果,提高座果率,采果前20天不能再喷叶面肥。

疏果:疏果可以有效提高单果重,使果粒大小均匀,提高商品率,在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果实黄豆粒大小时进行,先疏果穗,后疏果粒。先疏过密和细弱的果穗,再疏小果和畸形果,根据树势、管理水平、结果量等灵活掌握,一般大果穗每穗留80粒左右,中的留50粒左右,小的留20~30粒左右。

6病虫害防治

主要做好龙眼霜疫霉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骄泰(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进行防治;角颊木虱,4~5月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等倍进行防治;荔枝蝽蟓4-5月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80%敌百虫可溶粉剂或10%醚菊酯悬浮剂等-倍喷雾防治;蛀蒂虫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毒死蜱或阿维菌素倍进行防治,重点喷湿内膛及树冠;尺蠖、蓟马、卷叶蛾类用高效氯氰菊酯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等倍喷雾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按龙眼各生长时期有重点进行病虫害防治。特别在新梢抽生期,坚持“一梢两药”,确保龙眼新梢不被病虫为害。

7示范效果

龙眼园低产改造技术从年开始,经过3年的改造,低产改造示范区产量、品质均较对照区显著提高。-年示范区的平均单株产量、平均亩产量、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对照区分别提高了50.5%、36.8%、11.7%和4.8%。

专家介绍

李鸿莉,广西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博士,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良种繁育岗位和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主要从事荔枝龙眼种质资源评价利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ActaPhysiolPlant》、《J.AMER.HORT》、《园艺学报》、《果树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35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地厅级科技奖励10项;成果登记4项;品种审定10个;参与制定广西地方标准4个,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aizhizx.com/gycf/9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