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成君忆牛郎织女的文学意义

  ■作者:著名作家成君忆

成君忆,字嘉良,号祖花先生。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发表于各地报刊。年5月开始从业于管理咨询。年7月《水煮三国》问世,开创了管理文学的学术流派。随后陆续有《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爱情经济学》、《在梁山公司野蛮成长》、《千里走三国》、《中国历史周期律》等一系列具有成氏风格的管理文学著作出版,并以多种文字版本行销于亚洲各国和欧美地区。江湖人称“水煮派一代宗师”。

■文章来源:香柏原创精品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香柏立场。

问候

各位主内的弟兄姐妹,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要讲“《牛郎织女》的文学意义”。我想问问各位,知道这个故事的请举手!很好,接下来我要继续提问。

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星星为题材的爱情故事,经过数千年传播,在中国各地和韩国、日本、东南亚可谓家喻户晓。但在故事里面,有一个被人们熟视无睹的问题是:为什么是星星?

我以为,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理解《牛郎织女》的文学意义。

一个祷告:请给我一颗星星,随你行云流水,周而复始......

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祷告。祷告是我们与神对话的方式。当我们向神祷告,神就会听见,就会给我们回应。作为生在中国的基督徒,我们要知道,中国人与神对话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代。在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就有许多向神祷告的诗篇。那么,今天呢,我也想用一首诗的形式,来向神祷告。

祈祷词:给我一颗星星---成君忆

那些在黑暗中住宿了一辈子的人啊

一直在诉说他们的猜疑、恐惧和梦想

他们好像一直在为梦想而活着

直到梦想破灭

上帝啊,我不要梦想

请给我一颗星星,给我光亮,让我看见

让我看见那些光亮的事物,让我看见美

让光亮从花朵和水果里面焕发出来

让我看见生命的特质和营养

让光亮从男人和女人的脸上焕发出来

让我看见他们的欢悦和彼此之间的爱

让光亮从生活中焕发出来

让我看见万事万物之间的变化和关联

黑暗中有梦想,而光亮却焕发了诗意

上帝啊,请让我做那光亮的载体

让那光亮从我的身体里面焕发出来

我愿意成为一首无我的欢悦之诗

批判型思维看《牛郎织女》Presrentdifferentversion备受质疑的一个版本

经过数千年传播,《牛郎织女》已经形成了很多个异文版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是这样说的:

1

牛郎在老牛的唆使下,赶到湖边(池塘边、河边)偷看织女洗澡,然后偷走织女的衣裳,并以此胁迫织女跟自己成婚;

2

一起洗澡的姐妹们居然抛下了织女,使得她落入孤苦无助的境地;

3

赤身裸体的织女莫名其妙地爱上了这个耍流氓的牛郎,从此与他相依相守,甚至不顾王母娘娘的阻挠;

4

即使是相隔在王母娘娘用金簪子划出的天河两岸,他们依然是那样强烈地相爱,迫使王母娘娘不得不同意他们每年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一次。

对此版本的质疑

①牛郎胁迫织女成婚的行为,分明是一个流氓无赖;

②危机时刻,一起洗澡的姐妹们居然会纷纷飞走,根本不顾织女的安危;

③在那样危险(至少是尴尬)的情形下,织女居然会爱上这个流氓无赖——你们说,这样的故事情节靠谱吗?

究竟什么是靠谱的爱情?

更早期的版本

《荆楚岁时记》版本

1

在天河的东岸有一位心灵手巧的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年复一年地勤勉劳作,织造出美丽的云锦天衣;

2

天帝怜爱她,怕她孤独,就把她许配给天河西岸的牛郎;

3

没想到织女结婚以后变得任性懒惰,竟然荒废了她擅长的女红;

4

天帝因此很生气,责令她回归河东自省,只允许她每年七月初七与牛郎相会一次。

星星的象征意义

心灵手巧的时候她是织女星,勤勉劳作的时候她是织女星。

与之相反:任性懒惰的时候她不是,荒废织衽的时候她不是,她已经忘记了她的初心。于是,天帝很生气,责令她回归河东自省,要求她在生命本有的位置上,重新焕发出生命本有的光彩。

可怜天下父母心

谁是天帝?

谁是天帝?就是神。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用“神州”命名的国度。《说文解字》说:“神,引出万物者也”,从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做了“神创造万物”的阐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又被称为天神、天帝、上帝、上天。其中,最民间的叫法就是老天爷,多亲切呀!

需要说明的是,“玉皇大帝”这个名字出现得比较晚,是隋唐以后道教创造的一尊新神像,到了宋代又成为儒、释、道三教兼容的新天帝。与此同时,古人又给“玉皇大帝”创造了一个配偶,叫做“王母娘娘”。

暂可如此理解

1

天帝,是创造万物和人类的神,即神创造人;

2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却是人创造的神(神像)。

《牛郎织女》两个类别的传说

1

织女是神的女儿,故事里面隐含着神的启示;

2

织女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女儿,故事里面反映的是野蛮民族的胡编乱造。

历史典故溯源《牛郎织女》七夕节最早的起源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七夕节最早的起源二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七夕节最早的起源三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歧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焕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经?小雅?大东》

郭青

“天河岸边有一个美丽的织女星,每日虽坐在机杼边,却无心织锦,一心一意想着对岸的牛郎星,含情脉脉,思念不已。”

七夕节最早的起源四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

云梦睡虎地出土战国至秦代的竹简《日书》。

杨德春

“牵牛以取织女”的“以”通“已”,就是牛郎已经迎娶了织女,但却“不果”——没有能够白头偕老。

中国文化史可能起源于此

汉水中下游地区的诸多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年~年前就已经有了石器锄耕和稻作农业。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码头潭遗址即有石斧、石锛、石耒(装置在曲木上用来翻土的农具)出土。码头潭遗址又有各种瓦器,其中陶纺轮是一种捻线的工具。石器锄耕与陶纺轮,无疑是男耕女织劳动生活形态的有力证物。

甲骨文中的“男”字从“田”从“耒”,这个会意字是以耕田指代男人。“女”字的象形,则是一个人跪坐在地上做手工,以做手工(如纺织)指代女人。

自古汉字神传,大家看看这个“田”字。这个“田”字,由“口”字和“十”字组成。有人说:“口”为方,代表地,一竖一横中心交会的“十”字代表中心,所以这个“田”字代表人类上古神传文明时期大地的中心,也就是伊甸园。又有人说,伊甸园里流向四方的四条河,用符号表示也是“田”字。在中国可考的史料中,“田”字来源于河图洛书的圆十字形和方十字形。

读过《圣经》的弟兄姊妹都知道,伊甸园就是人类农业文明的起源。

学者语评《牛郎织女》

王孝廉

牵牛织女的传说决不是单纯的天文故事,而是中华大地上农耕文化与星象结合而成的神话传说,反映的是农耕文化之中的现实生活。

刘晓红

牛郎织女神话源于西周,形成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日趋充实完备,之后基本定型。

杨德春

《诗经·周南·汉广》所记载的汉水中下游地区即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汉广”之“汉”,原为地上的汉水,反映的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原始形态,随着故事的传播和演绎,牛郎织女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河汉变成了天上的河汉。

成君忆考证《牛郎织女》

《汉广》之诗发生于“南国”。《诗经·小雅·四月》说:“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所谓“南国”,就是周朝南部疆域江汉平原的各个诸侯国。准确地说,是“南国”中的郧国。郧国位于汉水中下游,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火神祝融氏。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原有汉广台。至今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有“祝融观星”的塑像。

郧国以云为图腾,自古就是神话的国度,有日月星辰和风云变化的神话意象可见于《楚辞》。郧国的女子被称为云女,或曰郧女,似乎一直为历代楚王所垂青。宋玉在《神女赋》中记载,楚襄王苦苦追求神女,却遭到神女的拒绝,今汉川市阳台山据说就是楚襄王梦游阳台与神女相会的地方。传说中贞亮清洁、意态高远的神女,其实就是一位云女。

周桓王十九年(公元前年)蒲骚之战以后,郧国被楚国所灭,沦为楚国郧县。楚国琴师钟仪颇有爱国情操,以“仁、志、孝、贤”四德被封为郧公,其后裔钟子期与楚国贵族伯雅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与此同时,郧国的一支遗民被迁徙到楚国的西北部边鄙定居,这个定居地原是麇国故地,秦汉时期属汉中郡长利县,到元世祖至元十四年改名郧县。这样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郧县,一个楚国郧县,一个元朝郧县,两个郧县之间是有文化渊源的。现在,湖北省郧西县自称“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原因就在于此。

《物原》有“楚怀王初置七夕”的记述,说明早在战国时期,牛郎织女传说已经家喻户晓,并且成了一个节日,由此催生了楚国的七夕民俗。《荆楚岁时记》是一部记录楚国故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其中不仅有牛郎织女故事的早期文本,而且也记载了“七夕穿针乞巧”的民俗。《楚国风俗志》则不仅饶有趣味地描述了包括“云梦之会”在内的恋爱故事与婚嫁礼俗,同时也对包括七夕民俗在内的年节活动做了比较详尽的讲解。

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牛郎织女》七夕节的文化意义

你们可能不知道七夕节有一系列民俗,这些民俗跟《牛郎织女》最初的版本是相匹配的,这些民俗在不同地方有些差异,大致可分为五类:

未婚少女要“乞巧”

①“穿针乞巧”;

②“喜蛛应巧”,因蜘蛛能结丝(思),有喜结良缘之兆;

③“拜织女”,以瓜果(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之,寓意子孙绵延不绝;

④“七姐会”,七个闺蜜相约在一起拜织女乞巧、吃“乞巧饭”、说私房话。

所谓“乞巧”,就是向天帝(神)和织女祷告,祈愿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将来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已婚女人要“晒衣”

已婚女人到了那天要“晒衣”。七夕节,家家户户晒衣,就成了最早的服装节。人们就议论,谁家的媳妇心灵手巧,谁家的媳妇贤惠。贤惠和心灵手巧,就是女人在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本分。

男人要“为牛庆生”

男人到了那天要“为牛庆生”,要给牛放假、洗澡、做好吃的,表达全家人对牛的感恩。男孩不乞巧,但也有事做,就是在旁边帮忙;或者采摘野花编制花环,挂在牛的角上。

读书人要“晒书”

读书人那天要“晒书”。读书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叫做“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那时候,谁家能够在太阳下晒书,那可是一道令人羡慕的风景。后来到了科举考试的年代,又演变出“拜魁星”的习俗来。

写“七夕诗”

写诗,写“七夕诗”。

你们看,这就是七夕节的真相。我们今天把七夕节说成“情人节”,到了那一天,家也不顾了,都去开房,找情人幽会。但事实上,七夕节应该是一个家庭的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这个节日的文化主题是,要每一个女人成为贤惠的女人,要每一个男人成为感恩的男人,要每一个读书人都能读懂天帝(神)的启示。

国际婚姻家庭节

The4thInternationalMarriageFamilyFestival

一男一女

一心一意

一夫一妻

一生一世

奇妙的是,赵晓老师创办“国际婚姻家庭节”,刚好也契合了这个节日的文化主题。这就是神所喜悦的婚姻制度:一男一女,一心一意,一夫一妻,一生一世。

《牛郎织女》文化传播史

《牛郎织女》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星星为题材的爱情故事,起源于那位在远古时代观星的火神祝融氏和他的妘姓后裔,后来成为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在火神祝融氏的那个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形态究竟是怎样的。但牛郎织女故事与七夕民俗相生相伴,从汉字文化的源头,从《诗经》的歌咏中,从楚国故地开始,向北方和亚洲各地传播,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各种异文版本。例如湖北省孝感地区流传的“董永与七仙女”,即脱胎于该地区本有的牛郎织女文化。又如山东省沂源县的牛郎织女传说,是唐宋时期的版本,却将《荆楚岁时记》中“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的记述,改写成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故事,天上本有的那条河汉也变成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子划出的银河。

故事和民俗中最初的文化意义,是人们望着黑夜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乞巧,然后以各自闪亮和彼此照耀的方式相亲相爱。传播到北朝和隋唐以后,却被改写成了一对旷男怨女隔着银河的坚贞相守。由此可见,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的重要特征,但在传承过程中却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若干流变。

七夕节文化演变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人们可以在自家的小院里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者装模作样地躲到瓜果架下偷听那对配偶神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到了城镇,没有了织布的机杼、菜园的瓜果架和耕牛,民俗便转向各种文艺活动。据《汉口丛谈》记载,明清时代的汉口镇,即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繁盛景象,各戏院多按时令排演戏曲,端午演《白蛇传》,七夕演《天河配》,中秋演《唐明皇游月宫》,这些应时的剧目总是能够引来踊跃的观者。

“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运动”期间,一些优秀文化传统连同“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一起被“破”得面目全非,七夕民俗也因此成为历史绝唱。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情人节传入中国并受到商家的热捧。一些具有民族主义情结的知识分子注意到牛郎织女传说和七夕节的文化价值,名之为“中国情人节”。在被国人冷落了数十年之后,七夕节又形成了学者呼吁、商家炒作、民众参与、政府赞扬的新民俗。

著名作家冯骥才:把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是一种误读。

市场经济时代的新民俗用鲜花、巧克力和各种礼物向女方示爱,不过是西方情人节的翻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夕节相比,其中欠缺的乃是男女双方在道德情操上的自我勉励和期许。

回归七夕节文化真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是人生的前提条件,有了“明明德”才能“亲民”(友情、爱情),才能“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看到内在的光明,这样我们就能从人生的黑暗中活出星星一样的光彩。

分享是一种美德!香柏原创/精选文章xb-独家|独到|独立香柏特供精品文章

尽请分享好友

转载联系授权文章来源:香柏原创精品文章编辑:青云校对:Jessie配图:Enoch美编:Deborah诚征义工编辑2-3名/基本要求1.重生得救、能够委身的基督徒。2.有文字编辑、配图和新媒体经验。3.对经济职场、婚姻家庭、信仰文化、科学技术、哲学政法、教育培训等方面有专长专研。4.每周至少编辑一篇文章。诚征义工美工编辑2-3名/基本要求1.重生得救、能够委身的基督徒。2.有美术功底,对平面艺术表现有强烈体验,具有独特的设计创意,掌握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等。3.有新媒体经验,能够对网页进行制作和美化、撰写设计文案。4.每周至少美编一篇文章。备注:有意者请将简历发送至(Cypress

.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那里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aizhizx.com/gyzy/6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